導覽快捷
        首頁
        ENGLISH
        最新消息
        網站導覽
        全站資料
        站內檢索
 
大專院校教學區
        清華大學
 
主內容選單
        個人專業介紹
        著作發表
        教練教室
        選手教室
        裁判教室
        奧運及國際裁判長
        考試資訊
        好站連結
        我的桌球相簿
        當幸福來敲門
        討論區
 
   首頁=> 菃@o>>國小六年級學童立定跳遠動作表現與動作形式之性別效應 
返回引用 前一篇後一篇刷新   您是本文章第 766 個閱讀者

張貼資訊:【站長】【鄭兆光】【2019/2/14 下午 09:20:23】

國小六年級學童立定跳遠

動作表現與動作形式之性別效應

鄭兆光1邱文信2 許政順3

雙龍國小1新竹教育大學2貢寮國小 3

 

摘要

立定跳遠是移動性動作中的一種,而且是我國學生健康體適能檢測的項目之一,立定跳遠的動作可以用來測量瞬發力及肌力(江界山,1997),且肌力與瞬發力皆為運動員參予運動競技的重要能力,亦是贏得比賽的決定要素。本研究以台灣中部國民小學6年級學生為對象,男、女學童各15名,共計30名受試者參與,實際完成實驗者26位。透過DV攝影機拍攝,本研究邀請三位具有教學經驗的田徑教練並經過評分者訓練後,方擔任評分的工作,根據Haywood (1993) 制定之立定跳遠發展階段觀察檢核表動作特徵進行評分,結果顯示:1. 在立定跳遠動作型式成熟度上,男童在起跳期的手臂及女童在飛行著地期的手臂,最高層次百分比較低,所以立定跳遠的動作型式仍有發展的空間。2. 立定跳遠各部位之間動作型式大部份是一樣,男女間沒有差異,但在飛行著地-手臂部份,女童最高層次百分比僅達42%明顯低於男童的93%。

關鍵字:立定跳遠、動作型式、技巧觀察表

 

 

一、緒

立定跳遠是移動性動作中的一種,而且是我國學生健康體適能檢測的項目之一,立定跳遠的動作可以用來測量瞬發力及肌力(江界山,1997),且肌力與瞬發力皆為運動員參予運動競技的重要能力,亦是贏得比賽的決定要素。

立定跳遠之動作發展依Haywood (1993) 的觀點,可歸納為初始期、基礎期及成熟期三個階段;Payne & Isaacs (2002) 亦針對立定跳遠的動作發展提出四個發展階段。上述兩種動作發展過程相似,根據Payne & Isaacs (2002) 的立定跳遠發展階段特徵的分類,其中第一階段與Haywood (1993) 的立定跳遠發展階段的初始期類似,第二階段與Haywood (1993) 的立定跳遠發展階段的基礎期類似,第三、第四階段可看成Haywood (1993) 立定跳遠發展階段的成熟期。所以可知立定跳遠的發展特性由手臂的帶動,之後隨著身體的成長及立定跳遠動作發展的成熟,逐漸懂得運用軀幹、腳踝、膝部、臀部,並配合重心的前移,慢慢地體會出較適合的立定跳遠動作模式。

Haubenstricker et al. (1983) 分別比較男女兒童在立定跳遠動作發展階段的不同,結果發現男童在114個月(約九歲半)、女童在120個月(約十歲)的時候,已有60﹪的受試者立定跳遠動作表現符合Payne & Isaacs (2002) 第四階段成熟期的動作,顯見國外學童立定跳遠動作有男女差異存在。國內教育部體適能百分等級常模中,國小六年級身高平均範圍男童為133~159公分、女童為134~161公分,體重平均範圍男童為25~57公斤、女童為26~56公斤,立定跳遠距離男童平均範圍為118~195公分、女童為104~178公分,可見國內男女學童在身高及體重部分差異不大,也就是生理條件是一致的,但是在立定跳遠距離男女卻有明顯差異。既然在生理上沒有差異,那究竟何因素造成男女立定跳遠表現的差異呢? 跳遠動作是否為原因之一呢?

綜合上述研究,想要了解國內學童立定跳遠動作型式的成熟度與國外是否一樣,加上國外立定跳遠有呈現性別差異,因此也從性別角度來探討立定跳遠距離甚至動作型式之間的差異。所以本研究以兒童期的最後一年也就是國小六年級學童為對象,採用立定跳遠發展階段觀察檢核表(Haywood, 1993),試圖找出以上所提的答案,以期提供國小教師在立定跳遠動作教學上的參考。

第二次拉期結束至沉身期

 

第一次拉期結束至第二次拉期結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台灣中部國民小學6年級學生為對象,用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出男、女學童各15名,共計30名受試者參與,實際完成實驗者26位。為使受試者能盡最大能力去跳,研究者給與適當的口頭鼓勵指導語,但不做任何立定跳遠技巧之示範,同時用DV攝影機拍攝,架設高度為1.5公尺,距離為6公尺,拍攝受試者矢狀面,從擺臂到著地完整的立定跳遠動作過程。本文動作分析採用Haywood (1993) 制定之立定跳遠發展階段觀察檢核表(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the Standing Long Jump Observation Checklist)翻譯後,並經專家信效度檢驗。評分者間信度及評分者內信度均在於注重評分者評分的一致性;本研究邀請三位具有教學經驗的田徑教練並經過評分者訓練後,方擔任評分的工作。本研究原始資料之觀察與分析,由三名受過訓練的評分者根據檢核表動作特徵進行評分,得分越高則代表其動作型式層次越高;把三位評分者所評定動作層次平均,即為受試者各部分之動作型式層次分數。性別的差異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立定跳遠距離及立定跳遠動作型式間表現採用Pearson相關來檢驗(α=.05)。

三、 結果與討論

(一)男童立定跳遠各部分動作型式達到百分比

六年級男童立定跳遠各期動作型式均已趨成熟多屬最高層次,只有起跳期手臂最高層次百分比較低(如表六),全部動作都達到最高層次的受試者佔53%,與Haubenstricker et al. (1983) 提出的男童在9歲半時,有60%出現最高動作層次的發現尚有不足,可見六年級男童立定跳遠動作型式比現有文獻中三、四年級的動作型式更低。

表一  六年級男童立定跳遠各部分動作型式達到百分比

動作層次

起跳

-腿

起跳

-軀幹

起跳

-手臂

飛行

-腿

飛行

-軀幹

飛行

-手臂

第一層次

0%

0%

7%

0%

0%

0%

第二層次

7%

0%

0%

0%

7%

0%

第三層次

93%

0%

0%

7%

93%

7%

第四層次

 

100%

36%

93%

 

93%

第五層次

 

57%

 

 

 

(二)女童立定跳遠各部分動作型式達到百分比

六年級女童立定跳遠各期動作型式均已趨成熟且幾乎都達到最高層次,只有起跳期手臂及飛行著地時的手臂最高層次百分比較低(如表七),全部動作都達到最高層次的受試者僅佔20%,與Haubenstricker et al.(1983) 提出的女童在10歲時,有60%出現最高動作層次的發現尚有不足,可見六年級女童立定跳遠動作型式比現有文獻中三、四年級的動作型式更低。

表七  六年級女童立定跳遠各部分動作型式達到百分比

動作層次

起跳-腿

起跳

-軀幹

起跳

-手臂

飛行

-腿

飛行

-軀幹

飛行

-手臂

第一層次

0%

0%

0%

0%

0%

0%

第二層次

8%

0%

0%

8%

0%

0%

第三層次

92%

0%

0%

8%

100%

58%

第四層次

 

100%

50%

84%

 

42%

第五層次

 

50%

 

 

 

四、立定跳遠動作型式的性別差異

以獨立樣本t檢定,檢視學童動作型式的性別差異,只有飛行著地—手臂、飛行著地達到顯著水準(如表四);就整體而言,顯示六年級男女童立定跳遠各部位動作型式大部份類似,彼此間沒有太大差異。

表二  立定跳遠動作型式的性別差異

項目

t檢定

起跳期—腿

.109

起跳期—軀幹

.000

起跳期—手臂

-.417

起跳期

-.349

飛行著地—腿

.977

飛行著地—軀幹

-.923

飛行著地—手臂

3.251*

飛行著地

2.059*

整體表現

.879

*P<.05

四、結論與建議

    在立定跳遠動作型式成熟度上,男童在起跳期的手臂及女童在飛行著地期的手臂,最高層次百分比較低,所以立定跳遠的動作型式仍有發展的空間,為提高動作層次的成熟度,因此建議國小教師在教導六年級立定跳遠動作時,可以特別加強手臂部份的技巧。立定跳遠各部位之間動作型式是一樣,男女間沒有差異,但在飛行著地-手臂部份,女童最高層次百分比僅達42%明顯低於男童的93%,這似乎受到女性青春期的行為特徵影響所致,另外在實際社會中,男女學童的動作並不會完全一樣,尤其是女童在青春期出現後,會有扭扭捏捏的動作出現,因此判斷此檢核表的鑑別度差,以致無法看出男女動作上的差異,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依此檢核表再針對細部動作做深入之探討。

 

五、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