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快捷
        首頁
        ENGLISH
        最新消息
        網站導覽
        全站資料
        站內檢索
 
大專院校教學區
        清華大學
 
主內容選單
        個人專業介紹
        著作發表
        教練教室
        選手教室
        裁判教室
        奧運及國際裁判長
        考試資訊
        好站連結
        我的桌球相簿
        當幸福來敲門
        討論區
 
   首頁=> >>直拍橫打探索 
返回引用 前一篇後一篇刷新   您是本文章第 762 個閱讀者

張貼資訊:【站長】【鄭兆光】【2019/2/21 下午 10:49:03】

競技桌球新典範直拍橫打法探索

義守大學  周資眾

  國立聯合大學  何忠鋒

樹德科大  羅志勇

摘 要

桌球運動自1926年於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迄今,始終圍繞在速度與旋轉、直拍與橫拍的競爭,但由於直拍反手位受到人體解剖力學的限制,無法與正手位發力攻擊相提並論,因而深受直拍選手與教練困擾。而直拍橫打法的主要特徵乃在於:反手位擊球不用轉換拍面,就可以自由運用不同拍面擊球,深具隱藏性和突然性;在反面與正面膠皮性能差異下,無論進攻與防守、發球與接發球,直拍橫打法變化多端,易形成對手心理壓力;直拍橫打法的成功典範,乃在突破直拍反手位的瓶頸。因此,直拍橫打法將帶給直拍選手們全新的思維與挑戰。

 

關鍵詞:競技運動、桌球、直拍橫打 

 

壹、前言

回顧桌球運動發展史,從桌球運動誕生迄今,伴隨著桌球運動的技術發展,桌球競賽規則之演變就從未停止。直至21世紀國際桌球總會(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ITTF)為普及桌球運動,並增進桌球運動在合理與公正之下發展,因此逐步修改了桌球規則。在2000年將桌球由直徑38mm改為40mm,從此進入大球時代;2001年則實施11分賽制;2002年實施無遮擋發球;2008年全面使用無機膠水;同時國際桌總(ITTF)決定於2012年倫敦奧運會進行比賽瘦身計畫,計畫將原各協會報名單打以上的3人減至2人。以上種種變革與創新,旨在促進桌球運動之蓬勃發展。魯思達(2011)指出,大球比小球旋轉降低13%,相對的會減少防守難度,並使來回的擊球數增多,比賽更高潮迭起,可提昇觀眾的觀賞性。其次21分制改成11分賽制,每局比賽比分減少一半,增加了比賽的偶發性,運動員水準差距縮小,不確定性增加,比賽的輸贏難料。新制無遮檔發球規則,將大幅減少隱蔽式發球所產生的無法判斷性和發球的變化性,使發球直接得分明顯降低,發球技術變得更加開放和透明。而有機膠水的禁用,不僅改善了球拍的毒性,更保障了運動員的健康,而使用無機膠水也減弱了膠皮彈性,必然會導致競技桌球技術特徵產生新的變化。

環視桌球運動近百年的發展,比賽規則之改變與打法技術息息相關,但桌球打法仍離不開橫拍兩面拉弧圈球打法、直拍平面膠皮弧圈打法、異質球拍削球打法、短顆粒近檯快攻打法、直拍橫打法等五種打法。圍繞在亞洲的直拍與歐洲的橫拍,速度與旋轉的對抗,技術發展由20∼50年代的削球打法,60年代演進中遠檯長抽,70∼80年代弧圈球,80∼90年代近檯快攻削中反攻,90年代橫拍弧圈結合快攻及直拍橫打法的出現。由以上各種演進歷程中發現,桌球由以轉制快、以快制轉,跨入旋轉與速度緊密結合的高級發展階段。本文旨在探討直拍橫打法的特徵與趨勢,並從歷屆奧運會桌球錦標賽分析世界男子桌球新格局,所得結果可作為學界研究與選手教練訓練參考之用。

 

貳、桌球運動之起源與發展

桌球運動真正的起源眾說紛紜,坊間出現許多不同說法。游鳳云(2001)指出,清代初期就有檯球流傳於民間,選取梧桐樹果子做球,以帶長板的木板為拍,用門板做球檯,兩邊對打,稱之為「臭甘子」遊戲,作為茶餘飯後消遣的活動,稱此為桌球運動的前身。研究指出桌球發源於英國,1881年由英國人傑姆士.齊布氏(James Gibb)所發明,他把空心的高雲母擊來擊去作為遊戲,初名弗拉母(Flim-Flim)或哥斯馬(Gossima),後來改用羊皮編織在竹匡上,當羊皮紙在擊球碰撞時,會產生乒乓乒乓的聲響,所以英國以Ping Pong作為商標登記(吳庚坤,1993;廖學勇,1996;劉永和,2004;謝淑娟,2006)。當時桌球被稱為乒乓球,因類似網球,所以英國人Briton於1921年將其命名為桌上網球(table-tennis)。1922年英國乒乓球協會則正名為桌上網球,臺灣則簡稱為桌球。後來國際桌球總會(ITTF)於1926年成立,首任會長孟塔古(Hon Ivor Montagu),並在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爾後,每年舉辦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但1940∼1946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停止舉行,自1959年起則改為每兩年舉辦一屆,2003年第47屆起改為逢西元單數年舉行個人賽,雙數年舉行團體賽,截至2011年共舉辦了五十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共設置七項具歷史意義的冠軍獎盃(瓶),這七項錦標賽分別是:史威靈盃(Swaychling Cup)男子團體錦標賽、哥比倫盃(Marcel Corbillon)女子團體錦標賽、聖•布立德瓶(St .Bride Vase)男子單打錦標賽、基斯特盃(G.Geist Prize)女子單打錦標賽、伊朗盃(Iran Cup)男子雙打錦標賽、波普盃(W. J. Pope Trophy)女子雙打錦標賽及海杜賽克盃(Heydusek Prize)混合雙打錦標賽。桌球運動於1926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迄今,歷經近百年的發展,自從1988年漢城奧運被列為正式項目,伴隨著球拍膠皮與膠水的推陳出新,各式各樣的打法不斷創新,與桌球規則隨時代之改變與革新,使桌球運動變得更加刺激與可看性。

茲將桌球運動的變革與發展及大事記要彙集(表1)。

表1  競技桌球發展重要里程碑

年代

桌  球  大  事  記  要

1875

桌球初始稱為弗利姆 (Flim-Flam) 或高斯馬 (Goosima)。

1921

英國人Britons命名為桌上網球 (table tennis)。

1926

成立國際桌球聯盟 (ITTF) ,並於倫敦舉行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因由斯威司林先生捐贈奬盃,故又稱為Swaychling Cup。

1934

法國舉辦第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增設女子團體項目,因由法國桌協會長哥比倫先生捐贈,故又稱為Marcel Corbelling。

1937

球檯寬度由146.4 改為152.5公分,網高由17.1改為15.25公分。

1959

中國選手容國團於第二十五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締造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

1975

兩面異質球拍開始合法使用。

1983

中華台北桌球協會,獲准加入國際桌球總會。

規定球拍兩面膠皮,必須為紅色與黑色兩種不同顏色。

1988

桌球被列為奧運正式項目。

韓國選手劉南奎日式直拍打法,漢城奧運摘金。

1989

中國選手劉國梁首度出現直拍橫打法。

2000

桌球規則由小球38mm改成40mm大球。

2001

21分制改成11分制,發球輪換由5分變成2分。

中華台北蔣澎龍選手榮獲2001年大阪世界桌球錦標賽男單銅牌、男雙銅牌(搭配張雁書),締造臺灣桌球選手國際賽最高成就。

2002

實施無遮擋發球之規定。

2004

韓國選手柳承敏日本式直拍打法,雅典奧運摘金。

中國選手王皓直拍橫打法,雅典奧運奪銀。

2008

中國選手馬琳直拍橫打法,北京奧運奪金。

2010

全面禁用有機膠水,採用無機膠水,嚴格實施桌球拍檢測制度。

 

參、競技桌球直拍打法之探討

競技桌球運動的握拍法,不外乎直握(Penholder Grip)及橫握(Shake hand Grip)兩種(蔣建瓊、肖波,2009)。不同握拍法與技術特點息息相關,郭蘇芝(2008)認為,握拍法與不同地域的文化與生活方式直接相關,由於每一個民族有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如西方人習慣用刀叉,握拍方式自然採用持刀法的橫握拍,而東方人習慣用筷子,自然會採用持筷子方式的直握拍。橫拍握法兩面均可擊球,無論攻球或削球時的握拍手法變化不大,反手攻球不受身體阻礙,而且方便發力;反之,直拍則受到一定的限制,正拍反拍都同一面擊球,對反手攻球或防守,活動範圍受到限制。當歐洲橫拍壓倒亞洲直拍,致使亞洲人不得不改為橫拍。因此,中國桌球提倡百花齊放和技術創新,借助運動科學,融合直拍與橫拍,創造出適合中國桌球的直拍橫打法,其中,因劉國樑、馬琳及王皓等人的先後成功實踐,更因而帶來中國直拍打法無窮的希望。

眾所周知,每種打法都有獨特的技術特徵,桌球運動比較普遍的打法戰型,如弧圈結合快攻和快攻結合弧圈等,隨著桌球技術不斷發展,已非當今主流技術,桌球運動的發展,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研究發現,直拍打法的類型分為單面進攻型、左推右攻型及直拍橫打型等三種(吳敬平,2009;吳煥群、張曉篷,2009)。茲將這三種類型之打法特徵說明如下:

一、直拍單面進攻戰型

桌球直拍單面進攻型的主要特徵是以正手全檯進攻為主要技術,配合推擋和反手進攻為輔助技術。桌球直拍打法普遍流行於亞洲,歐洲國家普遍以橫拍為主。亞洲桌球好手如蔣澎龍、金澤洙、劉南奎、柳承敏、馬琳、王皓、許昕等都是代表性人物,並曾先後於亞運、奧運及世界桌球錦標賽中穿金戴銀,表現優異。而正手的進攻能力具備殺傷力,左推右攻相持球深具威脅,發球以第三球搶攻為主,接發球主要以擺短及擺長交互運用等,都是共同的技術特徵。

二、直拍左推右攻戰型

左推右攻打法的特徵,主要是以正手拉弧圈球,反手推檔配合側身進攻。而臺灣桌球的發展,直拍左推右攻打法佔有舉足輕重地位,如許榮展、吳文嘉、紀金龍、紀金水、吳文嘉、張雁書、蔣澎龍等代代相傳。蔣澎龍締造世界桌球錦標賽男單銅牌,寫下臺灣最佳成績,其技術特色在於正手弧圈球速度快,殺傷力大,反手彈推獨步桌壇。回顧直拍單面進攻型在臺灣的發展已有相當長的時間,伴隨著時代潮流與趨勢,橫拍普遍流行於國內外桌壇,筆者認為直拍左推右攻,正手應學習柳承敏的快速抽球(Drive);反手推球(Push),要學習蔣澎龍的由上往下加力推,光是被動擋球,成不了大器。但是如要將直拍左推右攻發揮的淋漓盡致,仍在於具備快速的攻擊能力,除了正手閃身攻擊之外,能學會反手攻擊,左右開弓,將是桌壇趨勢。現今桌球走向全能打法,比賽全場跑動,無論進攻或防守,被動轉主動,不輸給全場跑的網球單打比賽。換言之,桌球要有百花齊放的打法,才能擁有強韌的生命力,路也才能越走越寬闊。

三、直拍橫打戰型

直拍橫打戰型是90年代末,由橫拍反手拉攻的思考,逐漸揣摩發展成型,不僅解決直拍反手位的缺點,更是對傳統直拍打法的一種嶄新變革。其最大不同,乃在以往直拍均處在被動的局面,而反面技術完全取代傳統推擋技術,在實際與橫拍反手相持中,不再落居下風,甚至還占上風,並徹頭徹尾改變直拍與橫拍的攻守轉換。中國王皓是直拍橫打法的典型代表人物,其主要技術特徵是,正手攻有一定殺傷力,反面技術實力堅強,反面台內拉球穩健,與橫拍左推右攻對抗,占有一定優勢,搶先控制與反控制能力佳;弱點是過多依賴反面技術,正手中路失誤較多,反面與正拍、進攻與防守,處理不夠完美,正拍威力不夠強憾,造成2004年雅典奧運與2008年北京奧運,無法摘金主因(吳敬平,2009)。

四、競技桌球新思維-直拍橫打法成功範例

首創直拍橫打法範例,無庸置疑是中國一代名將劉國梁,劉氏以直拍橫打法的新技術,在幾次世界大賽中展現無比旺盛的強悍生命力,使80年代末期,為傳統直拍反手銜接橫打,突破反手大角度來球進攻瓶頸,劉國梁的直拍橫打法,體現90年代中國桌球技術革新,並持續走在世界潮流的先驅。之後,馬琳直拍橫打法,主要特色在於彌補反手推擋之不足,結合原本的正手強攻威力,馬琳進階將直拍橫打法運用自如,現王皓則完全用橫打取代推擋,旨在與歐洲橫拍反手弧圈球技術相抗衡,放眼桌壇,王皓將直拍橫打法發揮得淋漓盡致,已成為中國新一代直拍橫打法的靈魂人物(馬琳與王皓其握拍法如圖1)。

 

   

正面            側面

馬琳握拍法

   

正面            側面

王皓握拍法

圖1  馬琳與王皓握拍法(翻攝自吳敬平,2009)

 

直拍橫打法緣於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傳統直拍1989年世界桌球錦標賽,被瑞典橫拍擊敗之後,中國桌球界絞盡腦汁致力於直拍打法的技術創新。1989年劉國梁嘗試直拍橫打法,並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奪得金牌,正式開啟直拍橫打法曙光。王皓則從小開始直拍橫打法培育,並歷經千錘百鍊,於2004年雅典奧運與2008年北京奧運,在國際桌壇大放光彩,榮獲銀牌。但2008年北京奧運金牌馬琳,其發展潛力則更為亮眼。2009年東亞運金牌許昕,能攻能守全方位的打法,印證直拍橫打法的徹底實踐與成功。中國式直拍無論短顆粒(俗稱正膠)或直拍橫打法,在中國桌球歷史不同階段,先後奪得世界冠軍,容國團、徐寅生、李富榮、莊則棟、江嘉良、陳龍燦、劉國梁、馬琳、王皓、許昕等均代代相傳,成為中國式直拍的中流砥柱,其代表人物和創新打法(表2)。

 

 

表2 中國式直拍創新打法及代表人物

年代

創 新 打 法

代表人物

重 要 成 就

1959

直拍左推右攻

容國團

世界桌球錦標賽單打冠軍

1961

直拍兩面攻

莊則棟

世界桌球錦標賽單打冠軍

1975

直拍近檯快攻

江嘉良

世界桌球錦標賽單打冠軍

1996

直拍橫打法

劉國粱

亞特蘭大奧運單打金牌

2004

直拍橫打左右開弓

王 皓

雅典奧運單打銀牌

2008

直拍橫打左右開弓

馬 琳

北京奧運單打金牌

2009

直拍橫打弧圈結合快攻

許 昕

東亞運單打金牌

 

肆、從奧運桌球錦標賽論世界男子桌球新格局

桌球自1926年於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歷經60餘年的推展,1988年漢城奧運起被列為奧運正式競賽運動項目。深具指標意義的男子單打項目,歷屆冠軍得主分別是1988年漢城奧運南韓劉南奎(日本式直拍),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瑞典華德納(橫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中國劉國梁(中國式直拍),2000年雪梨奧運中國孔令輝(橫拍),2004年雅典奧運韓國柳承敏(日本式直拍),2008年北京奧運中國馬琳(中國式直拍),2012年倫敦奧運中國張繼科(橫拍)。由以上歷屆奧運金牌選手之打法技術中發現,橫拍與直拍難分軒輊,打法各有特色。直拍與橫拍打法競爭,促進了桌球運動不斷的創新與持續進步,回顧20∼50年代削球打法的出現,60年代日本弧圈球的發明,70年代中國直拍短顆粒獨一無二,80年代異質球拍風起雲湧,橫拍兩面拉弧圈球的興起,90年代直拍橫打法出現,2000年直拍與橫拍各式打法五花八門爭奇鬥艷,21世紀40mm大球的改變,計分由21分制改成11分制。分析各式桌球打法,仍離不開橫拍兩面拉弧圈球打法、直拍平面膠皮弧圈打法、異質球拍削球打法、短顆粒近檯快攻打法、直拍橫打法等五種打法,而直拍橫打法近年來異軍突起,中國優秀選手王皓、馬琳、許昕等好手,先後於奧運會及東亞運穿金戴銀,有後來居上之勢。

競技桌球直拍與橫拍,兩種打法何者較優見仁見智。分析歷屆奧運會男單金牌得主(表3),發現有其共同特點,如步法靈活、打法細膩、心理素質穩定、戰鬥意志高昂、技術全面、正手能力強。換言之,無論直拍與橫拍,正手能力不夠強,登上世界冠軍的機會相對低,其中直拍特別明顯,奧運金牌劉南奎、柳承敏、劉國梁與馬琳等人的正手都相當好。正如伊霄(2009)研究發現,直拍橫拍不是問題,正手抽球才是核心。又如,柳承敏比劉南奎與金澤珠更具威脅,他的反手能在攻守轉換中為正手創造機會,推擋雖沒有蔣澎龍的彈擊力道,但加力推結合反手扣殺(Smashing)深具威力。筆者發現,柳承敏在雅典奧運摘金絕非偶然,的確注入新的技術,如正手形成明顯得分手段,無形中彌補反手的弱點。其次,發球旋轉質量差別較大,對方不易判斷等,都明顯技高一籌。奧運奪金,奮戰精神是基本態度,但更重要的是專項技術與體能是否訓練扎實,如未具備完整堅強的基本功,將徒勞無功,無法戴上橄欖桂冠。從柳承敏與馬琳於2004年雅典奧運及2008年北京奧運先後奪金來看,直拍的生命力還在延續。反之,歐洲橫拍目前呈現倒退趨勢,亞洲與歐洲風水輪流轉,曾經各佔優勢,雖然直拍有直拍橫打法技術的出現,並不能斷定直拍與橫拍的打法何者較佳,其根本乃在於旋轉與速度,直拍與橫拍將永無止息的相互競爭。

 

 

 

 

 

 

 

 

 

表3 1988∼2012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桌球個人賽獎牌得主

時間/地點

項目

金 牌

銀 牌

銅 牌

1988年韓國漢城

男單

劉南奎

(韓國)

金倚澤

(韓國)

林 德

(瑞典)

1992年巴塞隆納

男單

瓦爾德內爾(瑞典)

加 丁

(法國)

馬文革

(中國)

1996年亞特蘭大

男單

劉國梁

(中國)

王 濤

(中國)

羅斯科夫

(德國)

2000年澳洲雪梨

男單

孔令輝

(中國)

瓦爾德內爾(瑞典)

劉國梁

(中國)

2004年希臘雅典

男單

柳承敏

(韓國)

王 皓

(中國)

王勵勤

(中國)

2008年中國北京

男單

馬 琳

(中國)

王 皓

(中國)

王勵勤

(中國)

2012年英國倫敦

男單

張繼科

(中國)

王 皓

(中國)

奧洽洛夫

(德國)

 

伍、結語

傳統中認為桌球運動技術是直拍與橫拍、速度與旋轉、進攻與防守等戰術之鑽研,但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男單金牌劉國梁發展出「直拍橫打法」,2004年雅典奧運王皓延伸直拍橫打榮獲銀牌,2008年中國北京奧運馬琳直拍橫打全方位打法摘下金牌,分別於球拍背面貼膠皮,練成反拍拉弧圈球的威力,創造直拍兩面打的新技術,彌補了傳統近台快攻反手位的弱點,確實做到「外國有的打法中國有,外國沒有的打法中國也有」,致使中國在世界桌壇保有領先地位。而中國競技桌球之所以能成功,長盛不衰,絕非偶然。除了全國一條鞭的選、訓、賽制度外,主要是貫徹運動科學化,並落實運動訓練基本原則,如從實戰出發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從量變到質變原則、特長突出原則、從簡單到複雜原則及不斷創新原則,堅持不斷追求進步,從平時一點一滴作起,小溪匯成大海,正如古人所云:「不累積詿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競技桌球除了技術與體能外,於高張力與高壓力的比賽情境中,心理素質更顯重要。在講求進入比賽狀態快、發球接球轉換快、比分變化快、競賽節奏快與體能消耗大等「四快一大」的11分制桌球賽中,每一分都是勝負的關鍵球。依運動員比賽中的表現,可區分為正常水準發揮型、超水準發揮型和低水準發揮型(李曉東,2009)。此三種型態之差別,乃在於心理抗壓能力高低,所呈現的競技水準良窳。除此之外,桌球11分賽制,偶然性加大,要求運動員在瞬間處理關鍵球,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場比賽的勝負往往決定於一兩分球的得失,成功與失敗只是一念之間。因此,桌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將是優秀運動員的重要條件。如何培育桌球運動員技術風格,將是後續研究之重要課題,而技術風格與選材則息息相關,如運動員身材勻稱,爆發力強,適合培養快攻結合弧圈的選手;個性內向有耐心,協調性好,四肢修長,適合削球;根據每位選手之不同特點與專項打法,可確立其不同技術風格。因此,選材正確,訓練將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團隊中選手打法風格多樣化,則可提高訓練質量,為實戰奠定紮實基石。

 

 

誌謝

感謝共同研究者何忠鋒文獻蒐集與檢視,羅志勇通訊行政協助,特此致謝。

 

引用文獻

伊 霄(2009)。直橫不是問題,正手才是核心。乒乓世界,12,117-118。

李曉東(2009)。心理訓練亟待加強。乒乓世界,12,119-120。

吳煥群、李曉蓬(2009)。中國乒乓球競技制勝規律的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吳敬平(2009)。乒乓球直板反膠打法訓練。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吳庚坤(1993)。桌球運動的發生與發展(一)。體育與運動,84,104-109。

郭蘇芝(2008)。王皓直拍橫打技術創新顯示出無限魅力。江西教育學學報,29(3),66-68。

游鳳云(2001)。我國參加2000年雪梨奧運訓練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魯思達(2011)。新時期乒乓球競賽規則的改革和發展。乒乓世界,3,102-103。

蔣建瓊、肖波(2009)。淺談乒乓球直拍橫打技術及其發展前景。重慶科學學院學報,3,181-182。

廖學勇(1996)。桌球奇才-鄧亞萍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2,15-36。

謝淑娟(2006)。探討桌球運動發展趨勢及因應之道。國民體育季刊,150,45-50。

劉永和(2004)。世界桌球發展史。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學系系刊,4,73-80。

 

通訊作者:羅志勇

服務單位及職稱:樹德科大休閒運動管理系助理教授

地  址:高雄市燕巢區橫山路59號

Tel:0937645223